贵州农业如何借助科技实现增收?泽顺源给出创新答案

清晨六点的黔东南山区,李德荣在自家猕猴桃园里用手机查看气象数据。这个曾经只会看天吃饭的老农,如今通过农业科技服务平台,提前掌握了未来三天的降雨预报。”现在施肥时间能精确到小时,果子甜度比去年高了两个点!”他笑着展示手机里的种植指导系统。

这样的转变正在贵州多个农业产区发生。作为省级重点农业企业,贵州泽顺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”科技+服务”双轮驱动模式,让传统耕作方式发生质的飞跃。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农业监测系统,已覆盖全省23个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。

在遵义辣椒主产区,农户们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。当系统检测到ph值异常时,会自动推送改良方案到农户终端。”以前凭经验施肥,现在靠数据说话。”种植大户王建军指着田间的传感器说,”每亩成本降低15%,产量反而增加了20%。”

这种科技赋能的转变不仅体现在生产端。泽顺源打造的农产品溯源平台,让每个红心猕猴桃都有了”电子身份证”。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种植记录、检测报告和物流轨迹,这种透明化服务使贵州农产品的市场溢价率提升34%。

在冷链运输环节,公司创新研发的蓄冷式周转箱解决了山区运输难题。配合大数据路线规划系统,生鲜损耗率从25%降至8%以下。”现在我们的折耳根能新鲜运到上海超市,价格翻了三倍!”黔南州合作社负责人兴奋地说。

更值得关注的是农业科技培训体系。泽顺源每月组织”田间课堂”,由技术员带着设备到地头教学。去年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800人次,其中45%的学员实现了自主创业。镇远县的张秀芳就是典型代表,她运用学到的无土栽培技术,在自家屋顶建起微型蔬菜工厂,年收入突破10万元。

这种全方位的科技服务正在改变贵州农业的基因。从智能滴灌到电商营销,从生物防治到金融支持,泽顺源构建的农业科技生态链已惠及12万农户。最新数据显示,采用全套科技服务的种植户,年均增收达2.3万元,是传统农户的4.6倍。

站在海拔1200米的茶园观景台,可以看到无人机在进行精准施药作业。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,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,更重塑了贵州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随着5g农业应用示范区的推进,未来将有更多”科技+”的创新解决方案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