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黔东南的梯田上,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,田间劳作的农民却面露愁容。传统耕作方式效率低下、农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,始终困扰着这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。贵州泽顺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多年实践,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路径。
科技赋能传统农业转型
走进遵义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,智能灌溉系统正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水量,无人机在百亩茶园上空精准施药。这些智慧农业设备的应用,使劳动效率提升3倍以上。泽顺源实业联合科研院所开发的山地农业专用机械,成功破解坡地作业难题,让85%的丘陵耕地实现机械化耕作。
在六盘水市建立的农业大数据中心,实时监测全省12万个种植单元。通过分析气候数据、市场供需等信息,为农户提供精准种植建议。去年该地区马铃薯种植户依据系统指导调整播种时间,平均增收达2200元/亩。
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建设
从育苗到销售,泽顺源构建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覆盖生产全过程。在黔西南建立的种苗培育基地,每年可提供优质茶苗800万株;冷链物流网络贯通全省87个乡镇,农产品损耗率从35%降至8%;电商平台”黔货出山”累计促成交易额超5亿元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农产品深加工体系。将刺梨、薏仁米等特色作物开发成20余种保健食品,附加值提升4-6倍。在铜仁建立的中央厨房,每天加工10吨净菜直供大湾区,带动周边2000户农户增收。
创新模式培育新型主体
通过”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利益联结机制,泽顺源已培育32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。在毕节开展的职业农民培训计划,累计培养5800名掌握现代农技的”田秀才”。这些新型职业农民主导的生态养殖示范区,产品通过欧盟有机认证,年出口创汇超千万美元。
公司首创的农业技术托管服务,让缺乏技术的农户也能享受现代农业红利。在安顺推广的茶园托管模式,使管理成本降低40%,茶叶品质提升2个等级。参与托管的农户年均收入达6.8万元,是传统种植收入的3.2倍。
可持续发展生态构建
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,泽顺源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。研发的生物防治技术替代化学农药,在3.5万亩示范基地应用;推广的种养循环系统,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2%;建设的56个光伏农业园区,实现”棚顶发电、棚内种植”的双重效益。
通过科技创新与服务升级的双轮驱动,泽顺源实业正在书写贵州农业现代化的新篇章。从田间到餐桌,从传统到现代,这条融合科技与人文的转型之路,为西南山区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样本。